2024年2月20日,中国香料香精化妆品工业协会发布了《化妆品个性化服务指南》团标的征求意见稿,随着化妆品个性化定制服务在全国范围内如火如荼地开展,本次指引性文件意见稿征求,可以对化妆品个性化服务进行标准化、规范化管理,也能更好地推动定制化妆品的快速发展。
据了解,本次发布的《化妆品个性化服务指南》团标征求意见稿是由珠海伊斯佳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伊斯佳”)联合上海家化联合股份有限公司提案。主要对化妆品个性化服务的定义、类型描述、产品需求到研发设计、物料采购,营销销售、生产制造和配送售后等多个方面展开论述。
伊斯佳在去年9月份获批国家级智能制造大规模个性化定制企业等级认证第1张证书。本次的荣誉加身并非偶然,从2015年伊斯佳就成立了智能制造个性化定制研发团队,2016年成为全国唯一一家化妆品智能制造和个性化定制的国家级示范基地,到2020年通过人工智能定制化妆品生产线,实现门店端顾客面部数据采集,大数据匹配,个性化定制配方,定制化生产,产品数字化在线备案审核,再到物流交付的全链条数字化定制体验,实现7天内完成全部定制流程,开启“化妆品定制前店后厂”模式,真正实现“千人千面、一人一方”的效果。所以作为本指南提案的发起人,绝对称得上是经验满满。
那么,想要入局个性化服务的化妆品企业,如何开展化妆品定制呢,我们一起来看下《化妆品个性化服务指南》中的具体内容。
什么是个性化服务
化妆品个性化服务(cosmetics personalized service)是指通过检测手段(包括不限于调查问卷、基于拍照的AI分析、光学影像分析、皮肤细胞生理学检测、基因检测等)采集客户的皮肤或皮肤附属器相关数据,针对个体特点与需求进行化妆品服务方案推荐、产品匹配和配制/生产制造的服务模式。
个性化服务类型
1、基于线上/线下检测和门店/工厂配制的化妆品个性化服务:通过线上/线下检测后,经科学的皮肤分型框架和模型分析,从已有的产品配方库中匹配出个性化服务产品,并通过门店非接触式设备或工厂调配出个性化服务产品;
2、基于线上/线下检测和工厂生产的个性化服务:指通过线上/线下检测后,经科学的皮肤分型框架和模型分析,从原料库、产品配方库中匹配出个性化服务产品配方并通过智能化产线生产出个性化服务产品。
这里提到的类型有两种,都是通过检测,对消费者皮肤分型和模型匹配,从已有的配方库中匹配出最合适消费者的配方。不一样的是前者是门店或者工厂根据前者匹配出的个性化配方进行调配;后者是通过智能化产线生产,对设备的要求更高。
这里提到了产品配方库,配方库肯定是越多越好,不然,不同的消费者做不到差异化,也做不到真正意义上的个性化定制。如果庞大的配方库仍然满足不了消费者需求,那么就需要推送至研发设计与匹配,进行后续交互与匹配,并在完成新需求研发与验证后,再进行个性化生产,虽然可以满足,也务必会拉长整个个性化服务的周期,影响消费者的购买体感。
个性化需求识别
检测方法应包含至少一种主观和一种客观检测方法。可以通过调查问卷来识别消费者的个人皮肤情况以及护肤需求,同时结合各种设备来检测消费者皮肤状况。如果是感官就能识别的需求,如香氛香水的气味等,只需要主观检测手段即可收集消费者需求。
个性化产品研发设计
原料配方库的搭建—依据皮肤或皮肤附属器评估维度/类型/等级进行原料库建设;基于原料库、现有的产品配方库、客户需求完成产品的详细设计,然后进行工艺设计,看消费者是否有其他需求,针对产品进行个性化优化。最好是消费者直接从配方库里面直接挑选现成的配方,这样可以快速产出个性化产品,如果消费者需要对已有配方进行优化,那么新配方对应的理化、感官及功效等指标需通过理化测试、感官评价、稳定性相容性安全性测试、功效性测试等都需要进行再验证,保障符合国家相关法规要求。同时生产工艺需要进行再验证,整个产品生产的生产周期会拖得很长,这就不利于提升消费者满意度和购买体感。
个性化交互平台
化妆品个性化服务可通过APP/小程序/门店作为门户与客户实现交互,也可利用交互平台实现交互,最好是具备客户需求反馈与交互、产品选装选配、样品展示、下单订购、产品设计、生产、物流进度反馈、产品使用体验信息反馈、售后投诉和宣传展示及广告投放等,一站式全链路交互平台提升个性化服务购买体感。
当前,客户多样化、个性化的需求越来越突出,制造企业单纯依靠大批量生产产品已经很难出圈,个性化定制肯定会成为智能制造的一种趋势,各个企业也想着后续进入个性化定制赛道,提升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希望化妆品个性化服务指南后续的出台,通过标准化管理个性化服务,推动整个化妆品产业的高速发展。
小编一直致力于向所有阅读者普及化妆品法规知识、解读相关法规政策、更新行业法规动态。
合
规
扫一扫,获取更多精彩内容

拙燕检测技术(长沙)有限公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