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前,补骨脂酚并未被在国内以及化妆品中出现和使用。直到2022年8月,补骨脂酚作为新原料才首次备案成功进入国内,安全使用量为2%。随后不到两年时间内,“补骨脂酚”先后备案4次,前面3次都是由美国赛胜公司完成备案。2023年12月28日,云南衡金药业完成国内企业的首次备案。云南衡金药业本次“补骨脂酚”的备案不仅补充了国内企业备案的空缺,也提升了原料的安全使用量到3.1992%,同时也补充了补骨脂酚的其他别称,如破故纸酚、植物视黄醇、刺棒棕果汁。1966年,印度普纳国家化学实验室的G.Mehta、Sukh.Dev等人首次对补骨脂酚进行了分离提取,他们采用正己烷萃取补骨脂新鲜的成熟种子,发现主要成分为一种含有酚羟基的单萜化合物,并根据梵语“bakuchi”(大叶樱)将其命名为“bakuchiol”(补骨脂酚)。至今,补骨脂酚仍主要是从补骨脂种子中提取分离。2007年,补骨脂酚作为外用药物被商用,由Sytheon(赛胜)有限公司命名为Sytenol A。赛胜公司是补骨脂酚的主要生产商之一,是一家总部位于美国的个护行业原料供应商,也是其最初通过DNA微阵列发现补骨脂酚在皮肤细胞基因调节方面和视黄醇很相似,随后将补骨脂酚带到欧洲市场上。从备案技术文件中我们可以看到补骨脂酚有一个别称叫植物视黄醇,视黄醇也就是A醇,它是维A家族中的一员。A醇能够加速皮肤新陈代谢,促进细胞新生,增强细胞间连接力,皮肤表现为毛孔缩小,光泽度提升,具有较好的抗衰功效。补骨脂酚不是维生素A类成分,在分子结构上与A醇并不类似,但抗老机制和A醇相似,作用于真皮层细胞,刺激成纤维细胞的活性产生更多的胶原蛋白生成达到皮肤紧致、伤口修复等作用。降低巨噬细胞迁移抑制因子的水平,进一步抑制由于炎症和活性氧造成的皮肤老化,缓解胶原蛋白的降解。2010年, Ohno等发现补骨脂酚对α-促黑素引发的 B16 小鼠黑素瘤细胞中黑色素的形成有潜在抑制作用且无细胞毒性,这意味着补骨脂酚有比较好的美白功效。更有报道说补骨脂酚对酪氨酸酶的抑制作用较熊果苷更明显,具有成为天然酪氨酸酶抑制剂的潜力。由上可知,补骨脂酚具有较好的抗皱、紧致、抗炎甚至美白功效,而且从植物补骨脂中提取,更温和,也更稳定,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因为目前补骨脂酚新原料正处于监测期,虽然功效优异且多样化,但其安全性还有待验证。补骨脂被我国列为化妆品禁用植物组分,在化妆品安全技术规范-2015表2中被列为第76号禁用植物原料。化妆品安全技术规范-2022征求意见稿中也是禁用组分。表注(3):明确标注禁用部位的,仅限于此部位;无明确标注禁用部位的,所禁为全株植物,包括花、茎、叶、 果实、 种子、根及其制剂等。也就是说按照这里的描述,补骨脂酚是提取自补骨脂植物种子,正常也应该归属于禁用原料,但是从2022年开始成为我国化妆品新原料。补骨脂之所以在禁用植物组分目录里,对其做了禁止使用,很大部分原因就在于补骨脂素,作为一种典型的呋喃香豆素类化合物,补骨脂素同样来源于补骨脂,有非常强的光敏活性,可以作为药物口服用于治疗银屑病和白癜风,但是会有导致光敏性皮炎副作用,另外,还可能有肝损伤或者肝中毒的风险。但补骨脂酚不一样,它不仅没有光敏性和肝毒性的问题,经研究,还是一个非常安全的活性原料,所以不排除后面的新版化妆品安全技术规范正式稿会给补骨脂酚正名。以上也说明随着对新原料研究越来越透彻,大家对于原料的认识也越发深入,从而纠正之前的错误认知,这是人类的进步,也是化妆品行业的进步。
最后,补骨脂酚作为抗衰界新秀,不排除成为一匹黑马,杀出重围,但目前只有国际品牌以及一些国内小众品牌在使用,国内知名品牌还在持观望态度,不排除在未来国产品牌产品备案迎来爆发期。因为在监测期,原料是否存在副作用,还有待时间考验,如果出现较多问题,还是可能会被注销新原料备案的可能。小编一直致力于向所有阅读者普及化妆品法规知识、解读相关法规政策、更新行业法规动态。